學占星的朋友,特別是涉入現代占星,在一段時期常常會卡在行星的優勢與失利這個部分產生了自我判斷上的困擾。
甚至受到法則的影響,認為自己的行星失利、弱勢將自己的無能為力歸咎於這顆行星造成個人在這個部分的失敗。
我想這是個嚴重的誤解。
我們尊重過去的人的智慧,對於行星占星的運用以及解釋,但是時空背景時代的改變之下很多過去不知道的、沒有發現的事情在近代中一一浮現。
從第一顆天王星在 1781年被發現開始,接著1846年的海王星、到 二十世紀 1930年冥王星的被發現, 人類開始重視心理學領域, 開始發展探討人的心理活動。陸陸續續發現我們發現在性格上各種不同的症狀,不是異類、不是精神病,而是心理「症狀」。
之後我們開始關心人的內在情緒活動以及環境對人所造成的影響,而後發現了憂鬱症、焦慮症、躁鬱症、過食症、厭食症、自閉症、過動症、我們姑且不論這是先天還是後天所形成的,但是這在過去可能都要歸類在12宮,被隱藏起來、不能說的恥辱。在現代是已經有專門的精神專科可以治療。現在跟過去是不是在處理、看法角度不一樣呢?
也許你們會覺得我說的這一些跟行星失利、行星強勢有什麼關係?如果不是20世紀的心理學發展我們是不是必須用刻板的印象去給任何一種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去貼上一個「不正常」的標籤。
就是因為時代文明發展透過科學驗證,過去的「懶惰病」原來是憂鬱症。我們是不是也用同樣的慣性誤解去看待自己「不夠亮的行星呢?」
就是因為時代文明發展透過科學驗證,過去的「懶惰病」原來是憂鬱症。我們是不是也用同樣的慣性誤解去看待自己「不夠亮、不夠積極的行星呢?」積極一定是好,不積極一定是糟 ?難道不是因時地利決定好壞條件?
https://reurl.cc/VEddb6